周末易倍策略,回顾一下本周,市场中多数人都盯三件事。
1.市场缩量;
2.GJD护盘;
3. 老川的态度。
但实际,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,很多人都没在意,但专业机构是不可能不在意的。
2025年4月16日凌晨1点30分,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(CIPS)单日交易量飙升至12.8万亿元,首次超越美元主导的SWIFT系统单日约11.3万亿元的交易记录。人民币跨境结算使用跨入新阶段。
这事情,不仅仅和最近的“对等关税”相关,更是有机会开启一系列的连锁变化。对A股的利好级别,绝对是顶级的,下面我详细讲。
一,连锁反应的结果
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(CIPS)单日交易量飙升至12.8万亿元。恐怕就是关税争端的连锁反应。
本来,绿纸国际通用,虽然我国生产了世界30%以上的商品,几乎用RMB都能买,但毕竟绿纸用惯了,家里多少都存了绿纸,也没必要换成RMB。但这次,对等关税一出,鉴于老川头一副抢钱做派,大家被逼的直接没得选了,如果不想被放血,不想自己辛辛苦苦生产的资源和商品一分不赚的被老川拿走,那就只能在国际贸易中尽量多用人民币了。
而当越来越多的国际贸易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易倍策略,甚至被各国央行充作储备货币——也就是人民币需求量大增,我们大放水来刺激经济的条件就会成熟,放出来的水被日趋庞大的人民币世界共同分摊,这样不仅不会搞出恶性通胀,还会会带动国民收入水平提升,催生内需繁荣。
而这种中国内需消费的扩大,又给全球生产者提供了市场增量,对冲掉了对美出口降低的损失。这恐怕是老川对我们征收125%关税的时候,根本没遇见到的。
二,当前的机构应对
如果说,对等关税的第一天,国内机构还确实恐慌。但发展到现在,已经从恐慌变成看到希望了。身边券商里工作的朋友,已经在讨论,有没有可能,上面早就谋划好了——只要老川敢乱来,我们用放弃3600亿美元顺差的代价,让更多的国家用人民币结算。
然后想想也对,我们辛辛苦苦换来那么多绿纸也没用,应对汇兑冲击根本用不了那么多,想买高端设备和芯片,老米又不允许买。大豆、玉米、石油什么的,我们找中东、南美,直接本币互换购买。所以跟老米做生意,爱做不做,还怕他不成?
后面就不用再联想了,画面太美。关键是,虽然变数一直存在,但只要有机会实现,机构就不可能逃跑,最多就是现在变数确实多,所以谨慎点。但对于普通人来说,能看到机构在积极参与,就看到了未来。
三,看清机构要仔细
当然,看到机构积极参与不容易。这是因为机构和散户之间就是博弈关系。而在博弈过程中,机构很容易一看到散户的总体动作,但散户却看不清机构动作。结果就是散户明显处于信息劣势中。这个局面不摆脱,哪怕靠猜,偶尔猜中了机构的动作,但只要这样的人一多,机构必然主动换方向,最终还是散户做反。
好在随着金融模型的日益成熟以及计算机算力的不断提升,我们有了更强大的工具来分析市场。通过对原始交易数据进行全面收集、精细筛选、系统整理和深度挖掘,再借助模型进行比对分析,就能发现许多隐藏在市场背后的特殊规律。其中,“交易行为” 数据,尤其是机构交易行为数据,因其具有连续性、规模性和重复性的特点,能够揭示出许多以往难以察觉的交易细节。
现在很多股票看起来大起大落,但背后机构态度完全不同。就像山东海化,该股最近1个月,一直在5.5元到7元之间做大幅波动,3月26-31日出现过23%的跌幅;4月11-16日出现过15.8%的跌幅,都是时间短跌幅大。站在当时,如果看走势就是短期坐顶回落。但观察「机构交易特征」,就能看到回落过程中机构一直是积极参与。结果回落快速,反击同样猛烈。4月3-10日,反击幅度达到21%,今天单日大涨7%以上。
但类似的走势,换个股票,完全不同。就像像上海凯鑫就完全不同,3月25日开始,机构就不在积极参与,消极对待的结果就是该股4月8-15日,6天反弹从18元反弹到21元,反弹还是很犀利的。但最近三天,就全跌回去了。
对于投资者来说,也只有看清机构动作,才能做出相对客观的判断。而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,这种观察机构动作的需求尤为迫切。
PS:
上文图中的橙色柱状,是我用系统观察的「机构交易特征」数据叫做「机构库存」。
如果「机构库存」数据越活跃,那就意味着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越多,机构资金参与的时间也越长。
如果机构资金长时间参与一只股票,那么它的态度其实很明确。
如果不看好的话,会持续参与一只股票的交易吗?显然是不会的!
好了,本篇就到这了,赠人玫瑰手有余香,谢谢点赞。
声明
以上相关信息是本人在网络收集,希望大家喜欢!
部分数据、信息,如有侵权,请联系本人删除。
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与操作。所有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易倍策略,都是骗子。
优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